|
|
|
信仰的力量--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家族的“红色基因”
作者:wangjinmei 发布时间:2016/1/8 11:22:37 文章来源:本站 点击率:
2011年5月8日,在上海康平路的家中,89岁的王杰老人手持父亲王尽美的照片默默相对。 有一种力量,能够超越生死。86年前,在山东潍坊农村养病的王尽美饱受肺病折磨,吐血不止,但他执意要回到斗争一线。他被乡亲们用门板抬上火车,最终这个高大英挺却骨瘦如柴的年轻共产党人,在他奋斗不息的青岛永远倒下。 有一种力量,能够跨越时空。13名中共一大代表中第一个与世长辞的王尽美,蕴藏在他血液中的红色基因,铭刻在一代一代后人身上。王尽美的儿子、孙子、曾孙三代人都先后加入了他当年参与创建的中国共产党,无论时光流逝,无论沧海桑田。 有一种力量,能够铸造信念。先烈的辉煌与苦难,奋斗与牺牲,已经凝成这个家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,理想信念,薪火相传,生生不息。 “我们是王尽美的后人”,这是光荣,也是动力;“永远跟党走”,这是信念,也是行动。 苍颜白发的儿子与永远25岁的父亲 上海5月,满城新绿。在康平路一套陈设简陋的公寓房里,悬挂着一幅黑白照片,年代久远,并不清晰,但照片中那位英气勃勃的青年,目光深邃,似乎能穿透历史。他就是王尽美。 每天,89岁的王杰老人都会凝视这张照片,嘴角嗫嚅,似乎与父亲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。1925年8月,王尽美的遗体从青岛运回老家莒县大北杏村,王杰和哥哥王乃征在奶奶带领下,与母亲一起跪在村里渡口前等着。那时,王杰只有3岁。 “父亲病逝时,我太小,对他没有什么记忆。”王杰说。父亲的形象是在后来一点一点丰满与伟岸的。 1921年7月23日,王尽美来上海参加中共一大会议,时年23岁。会后,这位原名王瑞俊的佃户子弟,认定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理想是无产阶级“尽善尽美”的社会理想,因此改名“王尽美”,成为职业革命家。 他太忙了,很少回家。王杰小名叫“来信”――他出生时,家里接到王尽美一封来信报平安。这个穷苦而安静的农家,一门妇孺,并不知道王尽美投入了何等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。 1925年6月,王尽美突然回来了,他积劳成疾,身染肺病,组织安排他回乡静养。在家里待了一个多月,病情没有好转,他执意要回青岛——死,也不能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。在青岛,他大口吐血,一天天消瘦下去,同志们去看望他,潸然泪下。但他不谈自己病情,临终之际,留下遗嘱:“希望全体同志好好工作,为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解放和为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。”当年8月19日,这位中共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溘然长逝,年仅27岁。 王杰一直到自己入党的时候,才知道父亲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。 那是抗战最艰苦的一段时间,日军疯狂扫荡。县委干部问王杰:“我介绍你入党,你同意吗?”时至今天,王杰还记得当时的兴奋,他答道:“我巴不得,早就想入党了。”那时入党手续简单,介绍人说:“好,你现在就是共产党员了!”他还告诉王杰:“你父亲也是党员。”那一年,王杰15岁。 在战友的描述中,王杰渐渐知道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但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,才第一次看到父亲的模样。 “这张照片是父亲1923年3月在北京一个照相馆拍的,也是他留下来的唯一一张照片。”王杰说。 照片保存下来非常不容易。王尽美母亲在家里泥墙上挖了个洞,把儿子的照片用布包上藏好,外面再糊上一层泥。解放后,山东省委到大北杏村收集王尽美的遗物,最后在一堵泥墙中扒出了这张照片。照片已经发黄,王乃征、王杰凝视着25岁的、早已远离他们的父亲时,手颤抖得拿不稳照片。 这张照片原件如今存放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。它同时被无数次翻制,遍及全国。 上海兴业路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二楼,一组栩栩如生的蜡像重现了当年建党会议场景。王尽美身着长衫,与挚友邓恩铭坐在墙边倾听。这组蜡像落成时,王杰带着家人来了。苍颜白发的儿子依偎在永远25岁的父亲身旁。站在一旁的纪念馆馆长倪兴祥热泪盈眶。 儿子的误解与母亲的心结 在苦难中磨砺而出的对党的忠诚,是王尽美家族显著的“遗传”。 王杰长子王明华有着与祖父、父亲一样的大耳朵,上面却布满了冻疮溃烂后留下的黑色皮茧。为何留下这些印记?有一年冬天鬼子进村,他跟外婆逃难。外婆实在跑不动了,情急之下,就把王明华埋在沟里深雪中,她自己则在雪堆里滚了一圈,一动不动趴在地上。“我当时冻僵了也不敢哭,就看到鬼子从远处走过……等外婆把我从雪里挖出来,我的脸、鼻子、耳朵都冻烂了,留下了后遗症。”王明华回忆说。 王明华生于1941年。那时,山河破碎,烽火连天,父母都在武装抵抗日寇,他与妹妹寄养在外公家。条件差,妹妹病重,奄奄一息时,母亲来了,“母亲当时就看着孩子,什么也没说。我当时只有三四岁,只记得外婆一直骂我母亲,说‘你哭两声也好啊’,可母亲很冷静,当天晚上妹妹没了以后母亲就走了……” 妹妹之死,让王明华一度对母亲抱有怨恨,认为她冷漠,不爱自己的孩子。长大后,王明华才理解了母亲:“当时母亲得知妹妹快不行了,特地跟部队请了一天假。她必须马上归队,这是组织纪律,也是为集体安危着想。其实母亲一直对家人充满着愧疚。” 新中国成立之后,虽然又生了孩子,但她还是不断地回忆起那个夭折的女儿,突然间就泣不成声。 “文革”时,她和丈夫一起被批斗,对红卫兵说:“你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么?当共产党是要时刻准备杀头的,不是当官、有房子、赚大钱。” 父母,是孩子最好的老师。 1974年3月,王明华入党,他是“文革”期间浙江大学仅有的两位没有预备期直接入党的教师之一。 作为中国一流的光电子学专家,今年70岁的王明华依然在教书育人。在小女儿王继梅眼里,父亲很“固执”,科研评审时,大家本来是一个圈子里的熟人,但他对托关系、开绿灯者总是黑下脸来,不怕得罪人,不合格就是不合格。 王明华这位共产党员有多大魅力?他的生日是8月20日,正值暑假,但每到这一天,会有一批批的学生过来,为他唱响生日祝福歌。 流逝的时光与不变的信仰 王尽美英年早逝,犹如一颗璀璨流星,虽然短暂,却在历史的天空划出一道耀眼绚丽的光芒。在他的后人心中,光芒不灭。 这位只活了27年的革命者,两个儿子都很长寿,长子王乃征离休前为吉林军区副司令员,两年前以91岁高龄去世;王杰离休前为上海市交通工作委员会党委副书记,年近九旬,还耳聪目明,声音洪亮。离休后,他又做业委会工作,忙前跑后。居民夸他:“不愧是王尽美的儿子!” 王尽美的后人——这个身份,让王家人始终深感光荣自豪,又深感责任重大。 “我要像父亲那样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,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给父亲抹黑。”王杰如是说,他将王尽美的生平事迹材料赠给每个儿女一份,让他们珍藏、牢记。 “我总是告诉自己:我生长在这样的家庭,不能做对不起家庭的事情。”王杰的女儿王爱华如是说。1972年,她在部队医院入党。 “我们家庭一直都把入党作为很慎重的事情,党员不是一张证书、一种身份或者说就业的一块敲门砖,更重要的是要承担起沉甸甸的责任。”王明华的女儿王继梅如是说。递交入党申请书时,她没有提及家庭背景,因为“入党,要靠觉悟”。2001年,王继梅在杭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宣誓入党。 …… 很多年来,中共一大会址始终是王杰习惯带着一家人去的地方。在这里,能看见岁月悠悠,能体会信仰永恒。王爱华的儿子程祺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他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这里,对着红旗庄严举起右臂——隔壁的石库门房子里,有王尽美的青春与热血,梦想与奋斗。 信仰的力量,永不消亡。
|
|